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化学系2008届化学专业本科 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汇编(内容见文章) 题序 | 题 名 | 导师 | 学生 | 成绩 | 备注 | 1 | 铝制饮具涪出铝量的研究 | | | | | 2 | 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| | | | | 3 | 蔬菜中NO2-含量与存放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| | | | | 4 | 酸泡菜中NO2-的调查与研究 | | | | | 5 | 模拟酸雨对土壤释放#13+的影响与研究 | | | | | 6 | 周口市生活环境水源中铝含量的测定 | | | | | 7 | 玉米芯抽取吸水树脂的研究 | | | | | 8 | 玉米杆制取吸水树脂的研究 | | | | | 9 | 棉花杆制取吸水树脂的研究 | | | | | 10 | 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取吸水树脂的研究 | | | | | 11 | 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取吸水树脂的研究 | | | | | 12 | 红薯秧制取吸水树脂的研究 | | | | | 13 | 周口市沙北郊乡饮用水质的调查 | | | | | 14 | 周口市南郊乡饮用水质的调查 | | | | | 15 | 周口市开发区饮用水质的调查 | | | | | 16 | 豆粕的再利用 | | | | | 17 | 微型无机化学实验的研究 | | | | | 18 |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含量 | | | | | 19 | 非水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的含量 | | | | | 20 | 碘量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 | | | | | 21 | 2,6-二氯靛酚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 | | | | | 22 | 羟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 | | | | | 23 | 苯甲醇制备及最佳条件选择 | | | | | 24 | 苯乙醇制备及最佳条件选择 | | | | | 25 | 制备及最佳条件选择 | | | | | 26 | 制备及最佳条件选择 | | | | | 27 | 制备及最佳条件选择 | | | | | 28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Ⅰ) | | | | | 29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Ⅱ) | | | | | 30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Ⅲ) | | | | | 31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Ⅳ) | | | | | 32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Ⅴ) | | | | | 33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Ⅵ) | | | | | 34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Ⅶ) | | | | | 35 | 含噻二唑的酰基(硫)脲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(Ⅷ) | | | | | 36 | 催化氯化法合成环已酮的研究 | | | | | 37 | 膨胀型透明树脂防火涂料的制备 | | | | | 38 | 松香酸碱金属盐的合成(几种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) | | | | | 39 | 绿色磷系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| | | | | 40 | 低毒粉合剂的合成研究 | | | | | 41 | 项城市城镇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 | | | | | 42 | 周口市城区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 | | | | | 43 | 鹿邑县城镇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 | | | | | 44 | 沈丘县城镇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 | | | | | 45 | 超声波在阿斯匹林制备中的应用 | | | | | 46 | 环保型聚天冬氨阻垢剂的合成 | | | | | 47 | 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| | | | | 48 | 复合型酸在制备环已烯中的应用研究 | | | | | 49 | 超强酸制备阿斯匹林 | | | | | 50 | 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催化剂的研究 | | | | | 51 | 催化氧化环已烯合成已二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| | | | | 52 | 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| | | | | 53 | 氧化铋光催化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| | | | | 54 | 光催化剂的研究的进展 | | | | | 55 | 超声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| | | | | 56 | 腌制品中苏丹红的分离与检测 | | | | | 57 | 薄层色谱法在β-苯乙醇合成中的应用 | | | | | 58 | β-苯乙醇的合成和表征 | | | | | 59 | 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| | | | | 60 | 肉味香精的合成 | | | | | 61 | 相转移催化剂对合成苯甘氨酸的影响 | | | | | 62 | β-CD的改性 | | | | | 63 | CuX对烯丙基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的影响 | | | | | 64 | CuX对苄基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的影响 | | | | | 65 | 绿色植物滞尘效应研究(Ⅰ) | | | | | 66 | 绿色植物滞尘效应研究(Ⅱ) | | | | | 67 | 常绿植物滞尘效应研究(Ⅰ) | | | | | 68 | 常绿植物滞尘效应研究(Ⅱ) | | | | | 69 | 常绿植物滞尘效应研究(Ⅲ) | | | | | 70 | 葛根与葛花解酒探究 | | | | | 71 | 几个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 | | | | | 72 | 蔬菜中有机磷的测定 | | | | | 73 | 蔬菜中有机氯的测定 | | | | | 74 |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水样中Cu2+的研究 | | | | | 75 |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食品中碘含量研究 | | | | | 76 | 动力学极谱法测定水样中苯酚含量研究 | | | | | 77 |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水样中铁含量研究 | | | | | 78 | 光度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研究 | | | | | 79 | 双健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Cr(Ⅵ) | | | | | 80 | 过氧化亚硝酸阴离子的高灵敏催化光度分析 | | | | | 81 | 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测定过氧化亚硝酸阴离子 | | | | | 82 | 血红蛋白作催化剂酸性铬蓝K褪色法测定过氧化亚硝酸阴离子 | | | | | 83 | 催生素K3的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分析 | | | | | 84 | 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茶碱 | | | | | 85 | 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盐酸多巴胺 | | | | | 86 | 酶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茶多酚 | | | | | 87 | 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| | | | | 88 | 催化氧化环已烯合成已二酸的催化剂的研究 | | | | | 89 | 纳米氧化铋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| | | | | 90 | 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| | | | | 91 | 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| | | | | 92 |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| | | | | 93 | 分光光度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| | | | | 94 | 荧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| | | | | 95 | 牛血清白蛋白与5-氟的相互作用机制 | | | | | 96 | 药物与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进展 | | | | | 97 | 旋光法测定滴眼液含量 | | | | | 98 | 旋光法测定滴鼻液含量 | | | | | 99 | 旋光法快速测定庆大霉素注射液含量 | | | | | 100 | 旋光液测定阿米卡星洗液含量的研究 | | | | | 101 | 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前景展望 | | | | | 102 | 新型生活化学实验设计 | | | | | 103 | 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| | | | | 104 | 周口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与分析 | | | | | 105 | 周口市中学化学新课程实施调查与分析 | | | | | 109 | 生活中有趣化学实验的设计 | | | | | 106 | 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物质的单点能 | | | | | 107 | 物质的磁化率及临界性质的研究 | | | | | 108 | 化学反应机理与速度常数测定 | | | | | 109 | 恒沸点精馏萃取剂研究 | | | | | 110 | 磁化率方法测定铜氨络合物的结构 | | | | | 111 | KCl在乙醇中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| | | | | 112 | 电导法测定NaCl在水和甘露醇混合溶剂中的浓度系数 | | | | | 113 | 利用电导率测定烟叶中尼古丁的含量 | | | | | 114 | CaCl212H2O的溶解与水合热化学研究 | | | | | 115 | 测定NH4Cl和氢氧化钡晶体吸热反应的热效应 | | | | | 116 | 辣椒精的提取 | | | | | 117 | 辣椒色素的提取 | | | | | 118 | 辣椒素的分析-测定 | | | | | 119 | 辣椒素的提取 | | | | | 120 | 辣椒籽油的提取 | | | | | 121 | TAT制备工艺研究 | | | | | 122 | DADN法制备HMX工艺研究 | | | | | 123 | 综合法制备HMX工艺研究 | | | | | 124 | 1,4-二硝基-2,3-二硝胺呱嗪合成工艺改进 | | | | | 125 | 绞股兰皂甙的提取工艺研究 | | | |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