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备课与试讲制度

         2014-03-26        125

 

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备课与试讲制度

一、备课
(一)备课前期准备工作
    1.明确授课目标,了解具体要求,弄清本门课程目标和总体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。
    2.
钻研教材,储备知识,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,明确其中的重要理论、要点、难点,吸收更多新知识,使之应用自如。
    3.
深入了解学生,加强教学针对性。包括学生已有知识结构、技能水平,班级班风、课堂学风等。
    4.
选择与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。
(二)教案编写要求

    教案是上课的具体方案,不论新、老教师均要严肃认真编写,教案一般包括授课课题、授课形式、课时、教学方法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、课后小结等。编写讲稿是教师深入、具体地组织教学内容,也是教师自己思维的具体化过程。
二、试讲
    试讲主要用于新教师培养性讲课,老教师开设新课程及教师调动中的教学水平测试。主要在教研室同行面前试讲,并认真评价,经过评价,不合格者应重新备课,进行再试讲。
三、课堂讲授
   
(一)明确授课目的,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,不同课程的基本要求,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、要求和重难点。
   
(二)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,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,讲清学科内容和科学理论。
   
(三)坚持课程的思想性原则,在内容、举例、语言及动作上都要考虑充分发挥“教书育人”作用。
   
(四)理论联系实际。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及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     (五)注重教学的艺术性,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】  【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】